首页>新闻动态>N96全自动移液工作站:兼容SBS标准,提升实验效率

N96全自动移液工作站:兼容SBS标准,提升实验效率

在分子诊断实验室的核心地带,移液操作的精准度与通量往往决定了整个检测流程的成败。当新冠疫情催生海量检测需求时,传统手动移液模式——检验人员重复数百次按压吸头、定位分液的动作——不仅成为实验室的瓶颈环节,更暗藏因疲劳导致的偶然误差风险。安图生物N96全自动移液工作站的出现,则像为实验室装上了智能化的“液体搬运机械臂”,通过96道精密移液引擎与革命性的流程设计,将核酸检测的通量效率提升30%-50%,同时为生命科学领域构建起高通量实验的新基建。


N96全自动移液工作站.jpg

精密流体操控:96道同步移液的工程突破


N96的核心秘密藏在空气置换原理实现的微升级流体控制中。每个移液通道都如同独立的高精度微型泵,通道内壁经纳米级抛光处理,与专用吸头结合后形成毫秒级响应的气压密封系统。当设备运行时:


  • 微量级操控:0.5-20μL量程可精准分配RT-PCR体系中的酶混合液,单孔误差≤1.5%

  • 高通量驱动:1-200μL常规量程下,96孔板的分液操作在8秒内完成

  • 智能防撞设计:Z轴移动过程中实时监测阻力变化,遇障碍物自动回退0.5mm

这种技术突破彻底重构了移液流程。某省级临检中心的压力测试显示:处理2000份新冠核酸提取样本时,传统8道移液器需3人连续操作6小时,而N96单机仅需1.5小时——时间压缩的同时,设备自动记录每孔加样量并生成质控曲线,使批间差异系数从手动操作的12.3%降至2.8%。


SBS兼容生态:重构实验室的柔性生产能力


在传统自动化设备因耗材兼容性导致“设备绑架实验室”的困局中,N96创新性地选择拥抱SBS(Society for Biomolecular Sciences)国际标准。这种开放式设计理念使其化身“实验流程连接器”:


  • 耗材自由:支持市面96%符合SBS标准的孔板、深孔板及PCR管架

  • 吸头双模式:专用吸头保障痕量实验精度,通用吸头使单次检测耗材成本降低40%

  • 板位扩展性:2-6板位模块按需配置,超薄机身可嵌入生物安全柜操作

北京某基因测序公司的实践极具说服力:该实验室原有3套封闭式自动化系统各自绑定专用耗材。引入N96后,通过定制板架适配器整合全部设备——测序文库构建环节中,N96同时向两台不同品牌的建库仪供应预处理样本,并将终产物移入测序芯片,使单日样本处理量翻倍而操作人力减少三分之二。


安全与紧凑设计:全场景渗透的隐形变革者


移液工作站的机电安全常被忽视,但N96在工程上的精妙布局不容小觑:220V交流电经双重隔离转换为24V直流驱动系统,消除设备表面静电风险;传动模块采用封闭式线性导轨,杜绝润滑油污染样本可能;57cm×48cm的迷你机身可轻松置入超净台——这些特性使其悄然融入更多场景:


  • 细胞房无菌操作:在A级洁净区内完成96孔板干细胞分液

  • P2实验室应急:疫情期间直接置于生物安全柜内处理阳性样本

  • 移动检测车部署:12V车载电源转换支持方舱医院快速检测

上海市疾控中心在突发疫情响应中验证了其价值:两套N96系统装入移动检测车,8小时内完成2000份混采样本的核酸提取液分装,系统连续运行无故障率达100%。而触控屏上的实时进度条让车外等待结果的防疫指挥部,首次对检测进度有了精确到分钟的掌控力。


N96工作站的技术价值,远不止于将移液动作自动化。它通过打破耗材壁垒重构实验室工作流,凭借开放式生态成为连接不同设备的“万能接口”;其空间智能特性赋予设备类似人类的动作决策力,使科学家得以将精力聚焦于实验设计而非机械操作。当96道吸头阵列在微秒级误差内同步完成液体转移,当标准化孔板在SBS兼容轨道上无缝传递样本,生命科学实验正告别作坊式生产,迈入精准高效的工业级智能时代——这或许才是移液技术革命带来的深层变革:让创造性的科学探索从重复劳动中彻底解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