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新闻动态>微生物实验室必备:全自动药敏分析仪的10大核心优势解析

微生物实验室必备:全自动药敏分析仪的10大核心优势解析

安图生物历经五年技术攻关,于2020年推出国产首台全流程自动化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,以十大核心优势重新定义行业标准,为临床感染诊断提供精准、高效的解决方案。

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AutoMic-i600

一、全流程自动化:从样本到报告的智能闭环

系统创新性集成加样、孵育、检测三大模块,实现"样本进-结果出"的全自动化操作。传统设备需人工分步完成菌液涂布、药敏板孵育、结果判读等环节,而该系统通过机械臂精准加样、智能温控孵育舱、多波长联合检测技术的无缝衔接,将单次检测周期缩短至4-6小时,较传统方法效率提升3倍以上,同时避免人工操作导致的交叉污染风险。


二、多模态检测技术:精准度突破行业瓶颈

采用比色法与比浊法联合测定技术,通过420nm、570nm、620nm、850nm四波长同步检测,构建多维数据模型。配合AI智能算法实时分析细菌生长曲线,实现定时不间断自动判读,较传统目视判读法误差率降低至0.5%以下。在真菌药敏检测中,系统可精准捕捉隐球菌荚膜抗原变化,对罕见菌种的鉴定准确率达98.7%。


三、高通量孵育设计:满足三级医院检测需求

64卡位环形孵育舱采用独立温控分区设计,支持同时处理64块药敏板,日检测通量可达384份样本。模块化扩展架构允许用户根据业务量灵活配置孵育单元,从基层医院的8卡位基础版到区域检测中心的128卡位旗舰版,实现资源最优配置。动态气流循环系统确保舱内温度均匀性±0.3℃,为苛养菌培养提供稳定环境。


四、智能识别系统:全程溯源无纸化管理

内置高精度条码阅读器可自动识别试剂批次、有效期及板卡类型信息,与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系统(MLMS)深度对接。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LIS系统,生成包含菌种名称、药敏结果、MIC值、CLSI/EUCAST判读标准的电子报告,实现从样本接收至报告审核的全流程条码追踪,符合ISO15189实验室认证要求。


五、全菌种覆盖能力:构建检测试剂矩阵

配套试剂覆盖真菌(酵母样真菌、隐球菌、丝状真菌)、链球菌、革兰氏阳性菌、肠杆菌、非发酵菌等五大类400余种病原微生物,鉴定谱系较传统方法扩展37%。药敏试剂包含32类抗生素,涵盖碳青霉烯类、多黏菌素等新型抗菌药物,梯度浓度设计实现真实MIC值检测,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量化依据。


六、真菌药敏突破:填补国内技术空白

针对真菌感染诊断难题,系统开发专用酵母样真菌药敏板(含氟康唑、伏立康唑等6种药物)和丝状真菌药敏板(含两性霉素B、伊曲康唑等4种药物),采用微量稀释法实现最低抑菌浓度(MIC)定量检测。隐球菌药敏检测模块可同步测定荚膜多糖抗原含量,辅助隐球菌脑膜炎早期诊断。


七、智能质控体系:保障检测可靠性

系统内置电子质控卡,每日自动运行包含阳性对照、阴性对照、精密度的质控程序。AI算法实时监控检测数据漂移,当标准菌株(如ATCC 25922大肠杆菌)检测结果超出±1个稀释度范围时,立即触发警报并暂停检测,确保每份报告经得起溯源核查。


八、开放生态架构:无缝对接智慧实验室

提供标准化API接口,可与质谱仪、血培养仪等设备实现数据互通。通过MLMS平台构建微生物检测大数据中心,自动生成耐药趋势分析报告,为医院感染控制(HAI)和抗生素管理(AMS)提供决策支持。云端同步功能支持多院区实验室数据共享,助力医联体建设。


结语

安图生物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通过十大技术创新,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效率低、覆盖窄、难溯源等核心痛点。该设备已在全国300余家三甲医院投入使用,单台设备年检测量突破2万例,成为构建现代化微生物实验室的关键基础设施。在抗菌药物耐药性日益严峻的当下,这一国产高端设备的普及,正为临床感染诊疗筑起一道精准防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