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新闻动态>单道移液工作站核心技术解析:从机械结构到液路控制原理

单道移液工作站核心技术解析:从机械结构到液路控制原理

Atom单道移液工作站通过专利蠕动喷射泵、高精度定位平台及智能化液路控制,实现了10微升级分装精度与大样本量处理能力的平衡。本文从机械设计、液路控制、软件算法等维度,深度解析其技术实现机制。


“小白龙”单道移液工作站.jpg

一、硬件架构:单道设计的精度与灵活性平衡

1.专利蠕动喷射泵技术

Atom采用垂直安装的蠕动泵设计,泵管压缩行程精确至0.1mm,通过步进电机(分辨率0.001mm/步)控制滚轮挤压力度,实现流量线性输出。泵头材质选用医用级硅胶,耐腐蚀性提升30%,寿命达2000小时以上。

2.平面移动定位平台

基于交叉滚子导轨与丝杆传动,平台重复定位精度±0.05mm,最大承重5kg。配合光栅尺反馈系统,实现孔位间0.1mm级微调,适配96孔板(SBS标准)、1.5ml螺口管等耗材。

3.模块化设计

泵头、定位平台、液路系统独立封装,支持快速更换。例如,F型模块侧重大体积分装(10μL-10mL),而科研型模块可扩展至纳升级精度。


二、液路控制原理:从流量输出到防污染设计

1.蠕动泵流量控制算法

通过PID闭环控制调整电机转速,结合泵管弹性模量补偿,确保流量误差<2%。例如,100μL分装体积时,实际输出偏差控制在±1.5μL内。

2.液路密封与防滴漏技术

泵头出口采用锥形密封接头,配合自动回吸功能,避免残液滴落。在分装高粘度液体(如甘油)时,通过增加泵管压缩行程(额外0.3mm)消除挂滴现象。

3.自动清洗与防交叉污染

内置三通阀系统,支持去离子水、清洗液双通道冲洗。针对蛋白类样品,采用酶解清洗程序(45℃孵育5分钟),残留量检测低于0.1ng/孔。


三、软件与自动化:Wifi控制与程序存储

1.无线操控与耗材识别

通过Wifi连接平板或PC,软件自动识别耗材类型(如96孔板条形码),并调用预设分装程序。例如,选择1.5ml螺口管时,系统自动调整定位平台高度(Z轴移动12mm)。

2.SD卡程序存储与执行

用户可将常用程序(如梯度稀释、重复分装)存储至SD卡,仪器直接读取执行。程序包含分装体积、孔位坐标、清洗步骤等参数,支持断点续跑功能。


四、应用场景:从科研到工业的多样化需求

1.大样本量分装

F型模块单次可处理4块96孔板(384样本),分装速度1200孔/小时。在某药企的化合物筛选中,连续运行72小时无故障,流量稳定性CV值<3%。

2.高精度科研应用

科研型模块支持10μL-1mL分装,在酶标试剂配制中,通过动态流量补偿算法,将批间差控制在5%以内。某高校实验室的实际测试显示,重复分装100次100μL液体,CV值仅1.8%。

3.特殊液体处理

针对挥发性液体(如甲醇),采用密闭液路系统与惰性气体保护,减少蒸发损失。在某环境监测项目中的重金属螯合剂分装,浓度偏差低于0.5%。


五、技术优势:单道设计的经济性与维护便捷性

1.成本效益

相比多道移液工作站,Atom单道系统采购成本降低40%,且无需定期校准多通道同步性。泵管更换成本仅0.5元/次,年维护费用不足进口设备的30%。

2.易用性提升

自动定位功能减少人工调整时间,新手培训周期缩短至2小时。在某三甲医院的检验科,非专业人员独立操作准确率达98%。

3.扩展性设计

支持外接加热模块(5-60℃)、搅拌单元等配件,适配DNA提取、细胞培养等复杂流程。例如,连接加热模块后,可实现热敏试剂的恒温分装。


Atom单道移液工作站通过机械结构创新、液路控制算法优化及智能化软件设计,在单道架构下实现了高精度与大样本量的兼容。其核心技术不仅体现在10μL级分装能力,更通过模块化设计、无线操控等特性,满足了从科研到工业的多样化需求。随着本土化技术的迭代,Atom有望在精准分装领域成为性价比首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