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图生物AutoMic-i600:重新定义微生物检测的智能新标杆
安图生物历经五年潜心研发,于2020年推出的AutoMic-i6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,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突破,实现了从样本处理到结果输出的全流程自动化,为微生物检测树立了智能化新标杆。
技术革新:多维检测体系构建精准诊断基石
AutoMic-i600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创新的多维检测技术体系。系统采用比色法与比浊法联合检测机制,通过4波长(550nm、620nm、450nm、700nm)同步扫描技术,实现生化反应与药敏试验的实时监测。这种设计突破传统单波长检测局限,使碳源利用、酶活性等生化指标的检测灵敏度提升40%,同时通过动态浊度监测,可捕捉到0.25McF低菌落标本的生长变化。
在药敏检测环节,系统运用稀释法原理结合氧化还原指示技术,在特制药敏板上构建3-7个连续对倍稀释的抗生素浓度梯度。这种设计使MIC值检测精度达到临床金标准要求,特别是对真菌药敏检测,覆盖酵母样真菌、隐球菌、丝状真菌等128种病原微生物,抗菌药物浓度梯度设置扩展至9个梯度,较传统方法提升3倍检测分辨率。
AI智能算法模型的引入,使系统具备自我学习优化能力。通过对400余种微生物生化图谱的深度学习,系统可自动校正环境干扰因素,将鉴定结果准确率提升至98.6%。在某三甲医院临床验证中,对肺炎克雷伯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病原菌的鉴定时间缩短至3.5小时,较传统方法效率提升60%。
智能设计:重塑微生物检测工作流程
AutoMic-i600的64卡位高通量孵育舱采用模块化设计,支持单模块独立运行与多模块级联扩展。这种设计使系统既能满足基层医疗机构日检测量50-100份的需求,也可通过级联扩展至日处理500份样本,适应不同层级实验室的工作负荷。配套的智能温控系统可将孵育舱温度波动控制在±0.3℃范围内,确保苛养菌如淋病奈瑟菌的存活率。
条码识别系统实现试剂信息全流程追溯,通过双向通讯接口与LIS系统无缝对接。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实际应用中,该系统使标本核收效率提升75%,人工录入错误率降至0.15%以下。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与质谱系统的物联功能,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实践中,实现从菌种鉴定到药敏检测的15分钟快速衔接,使危重患者抗菌治疗方案制定时间缩短。
临床价值:开启精准抗感染治疗新时代
系统覆盖423种微生物鉴定数据库,包含最新CARSS技术要求的耐药监测菌种。在抗生素种类配置上,既包含青霉素类、头孢菌素类等常规药物,也涵盖替加环素、多黏菌素等新型抗菌剂,形成梯度合理的检测矩阵。这种配置使临床医生可获得更精准的耐药谱信息,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应用中,使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提升。
真实MIC值检测能力是该系统的核心突破。通过动态浓度梯度设计与实时生长曲线拟合,系统可输出连续MIC值而非传统区间值。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临床研究中,该功能使万古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剂量优化率提升,治疗费用降低。对于多重耐药菌检测,系统配备的专家分析模块可自动关联CLSI、EUCAST最新折点标准,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应用中,使耐药表型判定符合率提升。
行业影响:推动微生物检测智能化转型
AutoMic-i600的推出,标志着国产微生物检测设备迈入智能化新阶段。其创新的多模态检测技术、智能工作流管理和临床决策支持功能,正在重塑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工作模式。在分级诊疗政策背景下,该系统既可作大型综合医院耐药监测平台,也可通过模块化配置服务于基层医疗机构,为遏制细菌耐药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。
随着AI技术与微生物检测的深度融合,AutoMic-i600展现的不仅是技术突破,更是临床微生物学检测范式的革新。从样本进到结果出的全流程智能化,正在开启精准抗感染治疗的新纪元,为守护人类健康构筑起坚固的智能防线。
座机
021-58390070
发送您的留言
微信扫码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