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新闻动态>N96全自动移液工作站:重塑实验室效率与精准度的未来

N96全自动移液工作站:重塑实验室效率与精准度的未来

在生命科学、临床诊断和药物研发领域,实验效率与数据精准度是决定科研成果与商业价值的核心要素。面对动辄数千个样本的高通量检测需求,传统手动移液或低通量设备已难以满足现代化实验室的升级需求。96道全自动移液工作站的诞生,以“高通量、高精度、全自动化”的技术突破,重新定义了实验室液体处理的标准,成为科研与工业领域的“效率引擎”。

N96全自动移液工作站


技术革新:从单通道到96通道的跨越

96道全自动移液工作站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并行处理能力。通过96个独立控制的移液通道,设备可同时完成一整块96孔板或384孔板的样本分配、试剂添加或梯度稀释操作,单次运行即可处理数百个样本。这种设计彻底颠覆了传统单通道移液器逐个孔位操作的低效模式,将实验效率提升数十倍。例如,在新冠核酸检测中,单台设备每日可处理超10万份样本的试剂分装,显著缩短检测周期。


技术层面,96道全自动移液工作站融合了三大核心技术:


高精度液体处理系统

采用压力感应与光学双重校准技术,实现0.5μL至1000μL量程的精准移液,误差控制在±2%以内,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。

智能路径规划算法

通过AI优化移液枪头的运动轨迹,减少机械臂空驶时间,进一步缩短单次任务周期。

模块化功能扩展

支持与PCR仪、离心机、封膜机等设备联动,构建“样本进-结果出”的全自动工作流,真正实现无人值守实验。


应用场景:覆盖科研与工业全链条

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,96道全自动移液工作站的价值贯穿实验室全流程:


生物制药研发

在抗体筛选、细胞株开发等环节,设备可自动化完成数千个克隆的梯度培养基分装,加速候选药物筛选进程。

临床诊断实验室

在肿瘤伴随诊断、遗传病筛查中,96道工作站可快速构建NGS文库或执行多重PCR反应,助力精准医疗落地。

食品安全检测

针对农药残留、微生物污染等检测项目,设备支持高通量样本前处理,单日处理量可达5000份以上。

学术科研机构

在基因编辑、蛋白相互作用研究等实验中,96道工作站可自动化执行CRISPR质粒转染或ELISA检测,释放科研人员从重复劳动中。


用户价值:效率、精度与成本的三重优化

对于实验室管理者而言,96道全自动移液工作站的意义远不止于“提速”:


人力成本降低

一台设备可替代3-5名实验员的全天候工作,显著减少人力投入,尤其适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检测高峰。

误差率下降

通过消除手动操作的人为误差(如移液速度不一致、气泡产生),实验数据的CV值可降低至3%以内,提升结果可信度。

空间利用率提升

设备占地面积不足1平方米,却能整合多个实验步骤,适合空间有限的实验室或移动检测车部署。

以某三甲医院检验科为例,引入96道全自动移液工作站后,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从每日2000管提升至2万管,同时将人力成本降低70%,试剂损耗减少40%。


未来趋势:从工具到实验室“中枢神经”

随着物联网与AI技术的融合,96道全自动移液工作站正从单一设备进化为实验室的“智能化中枢”。通过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(LIMS)对接,设备可自动接收实验任务、调度耗材库存,并生成电子实验记录(ELN),实现“无纸化”科研管理。例如,在药物毒性测试中,工作站可基于AI算法动态调整化合物浓度梯度,实时优化实验方案。